上海瞄准国际数字之都“三箭齐发”

2021-06-01 09:01:23| 发布者: |作者:青岛云冠物联

2021年个工作日,上海率先打响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令枪。瞄准“国际数字之都”,以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的形式,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聚焦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方向“三箭齐发”。如今,随申码、城市生命体征系统、一部手机走医院、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都在成为上海全新的“数字名片”。

企业是主体

为百行百业插上数字“翅膀”

5月12日,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首个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正式落户上海市徐汇区。

“这一中心将构建全球产业合作计划、协同服务云平台、创新展示中心、行业俱乐部等四大功能,支持企业通过快速、专业和低成本地使用云技术、云资源,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革新,累计推动区域50家以上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组建数联数创俱乐部,以行业研讨会、创新工作营等多样化活动形式,聚集行业资源和流量。”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副总裁凌琦告诉记者。

这样的数字化中心,正在和上海原有的产业优势强势融合,例如依托已有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赋能中心会优先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同时可以赋能人工智能、艺术传媒、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

对于上海而言,经济数字化转型重在高质量,重点是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通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园和在线新经济的生态园。

这从上海5月进行的信息消费节中可以窥见。如今,信息消费是创新活跃、增长迅猛、辐射广泛的消费领域之一,对扩内需、保就业、惠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上海,在线新经济在逆势之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上海社科院的数据显示,相关课题组跟踪调研的54家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总额为2113.7亿元,营业利润为133.1亿元,分别比2019年同比增长39.8%和319.2%。

“数字化转型企业是主体,人才是宝贝。”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针对数字化转型核心的人才需求,他表示,上海有全国50%的5G人才、33.7%的AI人才、25%的创新药人才、25%的智能车人才,当前上海在线新经济总从业人员约70万人,“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实现互联网人才倍增。

据吴金城介绍,过去一年,上海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优势。2020年,上海新设企业41.79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665户,同比增长12.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6.2%。

市民是主人

为美好生活添加精准“便利”

从“便捷就医七件事”,到“出门少等待,坐车不过站”,近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场景在上海刷屏了。乘客通过线上查询,或在车站观察电子显示屏,就可以知晓下一班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今年,上海公交到站预报准确率将达到97%,进一步缓解乘客的“等车焦虑”。

这一切离不开数字公交的建设运营。在上海久事公交智能分析指挥中心,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了数字公交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实时数据,每一条公交线路的全线运能投入和服务状况,包括每一辆车的前后间距均可显示。车辆到站信息可以通过这里,实时推送给乘客。

“生活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有力抓手,”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根本上是为了人,关键要有体验度。”数字化转型不是再造线上渠道,而是打破壁垒,重构流程。比如“便捷就医”,就并非是打造互联网医院,也不是简单地线上挂号,而是对医疗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共享。

为了实现“一部手机”走医院,上海实现了三个率先:一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级医院号源池统一;二是基于健康网工程和医联工程,率先实现了所有医疗机构的跨院互联互通,明确互认的检查种类和相关要求,构建上海就诊检查记录“一张网”;三是申康中心运用病史大数据,已率先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255个临床专科预问诊知识模板,并向全上海所有医院开放共享。

试举一例,患者过去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到另一家医院不认,甚至要全部重新做一遍的情况,将在上海逐渐消失。

数字化转型还是一场思维变革和组织重构。如今出门在外,市民乘坐地铁、公交,打车,停车等可能需要在手机上装N个不同的App,即使有了互联网公司开发的各类小程序,少占了手机内存,也免不了麻烦。而现在,上海计划打造交通出行的MaaS平台,对于市民来说直观的感受就是把各种功能汇聚到一个App中;在数字城市后台里,需要打通不同的交通运营公司、支付系统、地图导航、生活服务商家等。原来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将大大提升。

一言以蔽之,上海做这些工作的前提,都是为数字化思维找到“以人为中心”这一目的,继而对公共资源重新组织、优调度。目前,上海排定了健康慧服务、成长全赋能、居住数空间、出行畅体验、文旅智享受、消费新方式、辅助准触达、数字无障碍等8个方面的数字生活感受度提升行动,今年将聚焦打造11个生活数字化的标杆应用。

“数字化转型是为人民转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数字化转型也是为人民,关键是看老百姓的体验。”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

城市是主场

为现代治理更新实时“工具”

有“吃喝玩乐出行在线化”需求,可通过下载相关App实现。如果基层工作人员有社会治理方面的新需求:如居委会登记外来人员、排查房屋安全隐患……能不能也有相关的App可以帮忙?

如今,在上海市“一网统管”轻应用开发及赋能中心,首个低代码轻应用平台已上线并开放测试。无论是区、街镇、还是居委会的基层管理人员,只要登录该平台,就可以寻找、下载自己需要的轻应用,或者提出需求,很快就能得到由供应商“量身定做”的小程序。

“这是上海‘一网统管’的创新模式,由企业建设、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希望能够建设一个更开放、共享的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治理中。”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说,希望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及时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助力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这一平台的特点就是“无代码”“轻应用”“可拓展”。所谓“无代码”,就是对于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只需要提需求即可,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开发。“轻应用”,指的是需求响应和应用素材都非常快,有些是共性需求,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有些短平快的需求12小时就能开发上线。所谓“可拓展”,指的是这些应用都放在了统一的“应用超市”平台上,各类基层工作人员可以共享使用,大大降低基层的负担。

这也是上海“一网统管”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侧影。如今,感知城市“呼吸脉搏”,数字上海有了量化生命体征上线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首次使用可视化大屏将“城市数字体征”的概念具象化,对城市生命体进行“全时智慧体检”,32个类别、1000多项指标,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的情况。

“未来的‘一网统管’不仅仅是政府侧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更是全社会各主体之间的高效协同。”徐惠丽说,在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政府也将尝试搭建越来越多的平台,形成资源的有效流通和共享,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
>

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网站制作、软件开发、智能设备研发,物联网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隶属于青岛中青林集团。青岛中青林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传统机械生产厂家。2018年,根据集团向互联网行业进军的发展战略,北京百施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了公司开始由网站开发及运营到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综合外包服务的转化。

成立至今,青岛云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青岛浪潮世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百灵软件有限公司,青岛海草成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珍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及项目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企业网站制作、教育类平台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门禁系统智能对接、电梯卫士系统开发等。

在此基础上,公司吸纳了互联网UI制作、前端开发、PHP、JAVA、python、android程序员、微信开发程序员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业内常用的php类CMS、java的ssm及python的odoo等开源系统及框架有深入研究,可迅速快捷的为客户提供各种订制类网站及平台的开发,从而奠定了公司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基础。

目前,公司正在开发汽车GPS类产品,为混凝土搅拌罐车、渣土车、货运车等提供实时定位、跟踪、车辆工作状态监控、实时视频传输等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

中国青岛市城阳区玉皇岭工业园

15953207637(服务时间:0:00-24:00)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部门热线

电话:15953207637
技术:15953207637

咨询电话1595320763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